滇红有史,史有滇红。
1939年,冯绍裘先生创建“顺宁实验茶厂”,1954年“顺宁实验茶厂”随县更名为“凤庆茶厂”,1996年整体改制为“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滇红集团砥砺奋进的 85年,已是一部写满奋斗诗篇的厚重典籍,每一字都是“滇红人”匠心独运的坚守与付出,每一页都记载着“凤”牌闪耀的时刻与辉煌。
1975年7月23日,经国务院农业部批准,派遣当时凤庆茶厂党委书记、厂长张文侯到马里共和国锡加索地区法拉果茶场,任援马茶叶技术合作组组长,援助马里法拉果茶场茶树种植和茶叶生产。
法拉果茶场是中国在非洲马里援建的重要农业项目之一。1961年中国派茶叶专家赴马里试种茶树,经过三年时间试种成功。1965年马里共和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援助建设茶叶农场茶厂。援建的项目是建设100公顷茶园,初制厂一座,年生产能力加工绿毛茶100吨,精制茶厂一座,年生产能力加工珍眉绿茶100吨。同中国签订了协议,建设期八年,即1966年开始建设,1973年建成移交马里,制出了马里人民喜爱的珍眉绿茶。
当时,中国援建的茶场、茶厂是马里的新兴产业,马方派往茶场的管理人员不具备茶叶专业知识和茶厂管理经验,马里政府提出要求签订三年技术合作协议,继续帮助马方干部充分掌握茶叶生产技术和提高管理能力。1975年7月底技术合作的时间已过去一年零7个月。根据援马茶叶技术合作组的月报分析。1975年底绿毛茶产量可能达到75吨,精制珍眉绿茶成品72吨。1976年是技术合作最后一年,要达到100吨的目标,必须在1975年生产珍眉绿茶72吨基础上增产39%才能实现。
1975年7月23日,中共凤庆县委组织部通知:“接省农办通知,国务院农业部批准张文侯同志出任中国援马里共和国茶叶技术合作组组长”。张文候勇担使命和责任,7月29日到省农办援外办公室报到,8月10日抵达北京培训,10月1日离开祖国赴马里,执行援助任务。
张文候不辱使命,带领团队分析实际情况,客服重重困难,对茶园灌溉、修剪、复荫树种植、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改良,大大提高了茶园产量,对精制拣剔工序进行改良,提高了工作效率,1976年12月30日,中国援马里法拉果茶厂迎来了丰收的喜悦。100公顷茶园鲜叶产量达到436吨初制厂加工绿毛茶109吨,精制厂生产珍眉绿茶102吨,圆满完成援马任务,于1977 年 2 月 23 日,张文侯一行带着马里人民的深厚情谊,凯旋归国。
此文节选自张文候《马里援外工作回忆》